【盖氏文化古迹】蓋姓传说一:森埠庄村名之演变

    中华盖氏网 2017/11/20 14:14:17 盖文强


中华姓氏网--弘扬姓氏文化,传承先祖精神;寻根联谊互助,激励子孙奋发!

盖文强

蓋姓传说一:森埠庄村名之演变

古时候在山东省登州府莱阳城南四十里处,有一座巍峨挺拔的凤山。在山的顶峰,耸立着一座宝塔,塔的前面有一颗又粗又高大的白果树(就是银杏树),方圆几十里都能看得到它的雄姿。在凤山的西南角下,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,河水由北向南流入了玉带河,经姜疃向南向西汇入五龙河,奔向黄海。

小河源头的两岸,由东、西、北三个方位呈“品”字形座落着三个自然村庄,村庄三足鼎立、依山傍水,是一处天然的风水宝地。

古时候,三个村庄是金口通往莱阳的必经之路。过往行人常在这里歇脚、打尖、纳凉,因此取名“三埠庄”。“三”字的大写是“叁”,后来有人误将“叁”字下面的三横写成了三撇,就成了“参”字。虽然笔划相同,但是读音不同,字意更是风马牛不相及。“参”是一味珍贵的药材,十分昂贵,谁得到了它,就意味着发了大财。日久天长,人们就都喜欢上了这个字,就将“‘叁’埠庄”叫成了“‘参’埠庄”了。

虽然大家都喜欢参,人人都想得到参。可是参埠庄并不出产参。每个村庄周围都长满了苍翠的松、柏,挺拔的楸树、梧桐等各种各样的树木,村内的房前屋后也都种植着桃、杏、石榴、苹果等各种果树。登上凤山向西南俯瞰,绿树掩映下的村庄,炊烟袅袅,似仙境一般,三个村庄的所在之处,天造地设般地呈现出一个大大的“森”字,活灵活现、十分壮观。于是便有人把“参埠庄”改写成“森埠庄”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渐渐被人们所接受,“森埠庄”就一直沿用自今。

传说二:森埠庄人之三迁

三百多年前,盖氏七世祖贵公由风头村迁居姜疃;盖氏十世祖廷弼公又由姜疃村迁来森埠庄西疃。  那时村中居住的大部分是外姓人,有几处地名可以作证,如:刁家山、黄家山、叶家山、花家沟、黄家寨------等几处以姓氏命名的地方,足以证明森埠庄西疃是一个杂姓聚居的村庄。盖氏一门虽是单门独户,但家境比较富裕,房产、土地都胜过其他姓氏,过着比较富足的生活。不幸祸从天降,廷弼祖早年谢世,朝佐祖年幼无知,孤儿寡母、无依无靠,度日维艰,难免受人欺侮。无奈之下,赵氏祖母为了抚养朝佐祖早日长大成人,延续盖门香火。毅然携子离开了森埠庄,过着沿街乞讨、饥寒交迫、度日如年的困苦生活。

后来,母子二人流浪倒薛村,村中的梁善人见赵、佐母子不离不弃、相依为命,顿生隐测之心,遂收留了母子二人,让其在梁家做些粗杂零活,以裹温饱。从此,母子二人才告别了流浪的生涯。

自赵氏母子离开森埠庄后,十几年销声匿迹,渺无人信,村里人以为他们母子不是嫁人,便是远离他乡,再也不能回来了。于是,把我祖的房产、田地都占为己有了。

赵氏祖母是个很有心计的人,在梁家的十几年里,恪守妇道、对主人忠心耿耿、任劳任怨。梁家人待他们母子也如同一家人一样。十几年如一日,不觉朝佐祖已长大成人,该是自立门户、成家立业的时候了。有一天,赵氏祖母对梁善人道出了藏在心中十几年的秘密。并从朝佐祖的棉衣里拿出了在森埠庄的房契、地契。梁善人一看,方知朝佐祖并非无根无苗之辈,硕大的家产足以在森埠庄立足生根。于是决定帮助他们母子讨回被他姓霸占的房产、土地,让他们母子重返森埠庄安家立业。

选定姜疃赶大集的一天,梁员外亲自护送朝佐母子一同来到姜疃集,邀请姜疃村盖姓族长协助,在大街上摆上方桌,当众宣读我祖的房契、地契,然后约族长们一起来到森埠庄,讨回了我祖所有的房产和土地。从此我祖在森埠庄扎下了根。不久梁善人又把亲生女儿嫁给了朝佐祖,一家三口过上了平静安定的的生活。

朝佐祖和梁氏祖母共生六子,后来分为六支,家业年年扩大、人口年年增加,而其他姓氏则日见衰落,有的迁往他地、有的断子绝后,渐渐地从森埠庄消失了。森埠庄西疃只剩下盖姓一家。由于人口日渐增多,而土地资源有限,不能满足生活的需求,只好向外扩展。先是四支十三世祖灵光迁往李家白庙、六支珍光祖迁往大庄子。后来五支十八世祖绎輅、绎宇迁往崔疃;长支又先后迁往东庄一支、后森埠庄一支;二支迁往东庄一部分;四支、六支相继分去后森埠庄一支。至于迁往东三省和全国各地的森埠庄人更是不计其数。

传说三:盖县令的“去思亭”“德政碑”

清同治年间,森埠庄盖绍曾兄弟“三桂齐芳”的佳话曾轰动一时,成为森埠庄盖氏家族的荣耀。尤以盖绍曾为最,他是“同治壬戌科举人,辛未科进士,”先后就任四川黔江县合州知州、雅安县知县、南充县知县等。盖公在任期间爱民如子、居官廉能,深受地方百姓爱戴。其中一段“盖知县断案”的小故事,广为百姓流传。

那是盖公任县令期间,一王姓兄弟二人在分家时,因爲一块祖传的宝玉各不相让,争得不可开交,最后就闹到了县令的大堂上,打起了官司。盖县令问明事情的原因后,就让二人把宝玉呈上,他仔细地把这块宝玉看了看,然后对兄弟二人说:“尔等回家好好反思一下你们兄弟二人的手足之情,等取证后在行公判。”然后让其二人回家候审。

一个月后,盖县令传兄弟二人到堂应审。首先他把大哥传上堂,并语重心长地对大哥说:“兄弟乃一母同胞,情同手足,长兄如父,你作为大哥理应好好照顾弟弟,承担起做大哥的责任,我已经和你弟弟谈过了,他深明大义,答应把传家宝玉让给你,你应该好好珍惜兄弟间的情意,多帮助和照顾好弟弟。”然后把传家宝玉给了大哥,并嘱咐他不要声张,大哥拿着宝玉欢天喜地的走了。然后盖县令又令弟弟上堂,同样也对他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,弟弟也欢天喜地的回去了。从此以后兄弟二人团结和睦,互相帮助,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。

十几年以后,兄弟二人在给孩子们分家时,都拿出家传的宝玉传给后人,哥哥问弟弟:“你咋也有一块宝玉?不是让给我了吗?”弟弟也说“不是你让给我了吗?”兄弟二人百思不得其解,再次造访盖大人。原来,当时盖大人为了他们兄弟二人的团结,每人给了他们一块玉。兄弟俩甚是感动。原来,盖大人在大堂上仔细端量后,发现王家兄弟的这块传家宝玉,是由自己老家的凤山玉 制作而成 的,于是就命人星夜兼程赶回老家,让工匠仿照宝玉又制作了一块,然后给了兄弟二人每人一块。兄弟二人这才恍然大悟,如梦初醒,深感盖大人的良苦用心。这段小故事被当地百姓传为佳话。

绍曾公在四川任职期间,经常下去体察民情,深知民间疾苦,经常为百姓办实事,被当地老百姓尊为父母官。总督丁宝祯称其:“才堪大用,”赏曰:“州县官若尽如盖令,督抚可弗用也。”后来,盖公在四川离任时,百姓依依不舍,聚钱财为绍曾公修了“去思亭”、立了“德政碑”,把盖知县的功德、政绩都镌刻其上,好让后人永远铭记在心。

绍曾公离任后,因其政绩卓著,深受万民爱戴,皇帝降旨立碑坊于森埠庄村前,甚是气派。

 


分享按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