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盖氏古代名人】莱阳教谕刘公与盖乃斌
- 中华盖氏网 2017/12/23 16:21:51 盖裕善
中华姓氏网--弘扬姓氏文化,传承先祖精神;寻根联谊互助,激励子孙奋发!
莱阳教谕刘公与盖乃斌
盖裕善
刘公(刘绂焜),举人,山东诸城人。
乾隆二十三年任莱阳兼署海阳教谕(正八品)。
乾隆四十一年升兖州教授(正七品)。
元、明、清县学亦置教谕,掌文庙祭祀,教育所属生员。
明清时代县设"县儒学",是一县之最高教育机关,内设教谕一人,另设训导数人。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,而嘱托则是约聘教员。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,由朝廷直接任命。府学训导以及县学教谕、训导、嘱托,多为举人、贡生出身,由藩司指派。学官与诉讼无关,以"奉薄俭常足,官卑廉自尊"自命。明•王铎《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》:"(袁可立)祖锦,韩城教谕。"
盖乃斌,字德均,北五三支,十六世,寿官。
寿官是明朝出现一种官名,按照明代的制度,这是个虚职,又是一种荣誉。奖励"德行着闻,为乡里所敬服者",只有官帽官服、没有爵位。受赐年龄最初为百岁,到万历以后降为七十岁。只在恩诏颁布时才得以赐给,整个明朝三百多年里仅授过十九次。表面看,寿官的判断条件主要是年龄,只要年龄符合就可以。明朝很长时间里,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,所以要活到八九十岁,远比现在要难,据"参考一"所录,一个好的县,七十岁以上,仅有几十人;而八十岁以上的,最多十几人,而选出来的一般一个县最多三四个,所以被评为寿官中一个县都很荣耀的事。
选举流程,主要是"德行着闻,为乡里所敬服者",所以象明朝其它制度一样,前期较客观,基本上按条件录用;中期浮于表面,大多数是官员的亲戚或本人;后期则又严格控制。由于整个明朝次数不多,评选时常常采用"限少不限多"原则,通常每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评一次,因此整个明朝的三百年间,全国累计也只有几百人被评上。
寿官评选的流程很复杂,并且常常涉及很多因素。首先要经过乡里、同宗之人、士大夫推举,再由官员推荐才可能产生。在明朝,据统计,获得寿官的人中,很多都是有背景的,士大夫比例最大,商人、医生、士绅及地方官员也都不少,平民中则以施舍钱财救济灾荒的居多。
诸城刘公(刘绂焜)给盖乃斌善人匾联云:
令闻广誉归君子,百福千祥报善人。
刘文清公给匾曰:承恩毓秀
词语释义
(1).蒙受恩泽。 唐 岑参《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》:“前日承恩 白虎殿 ,归来见者谁不羡。” 刘成禺《洪宪纪事诗》之一七四:“君王碧洗颁冠玉,养子承恩四子婚。”
(2). 汉 台馆名。《汉书•霍光传》:“筑神道,北临 昭灵 ,南出 承恩 。”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云:“ 昭灵、承恩、皆馆名也。”
毓:养育
秀: 优秀
毓秀: 孕育着优秀的人物
此联估计大致书写在清朝乾隆年间。莱阳教谕刘公(刘绂焜)赠与莱阳盖乃斌的,表彰其德行着闻,为乡里所敬服者,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,施舍钱财救济灾荒好人好报。
注:
此盖乃斌为十六世,与参与盖氏族谱(民国版)修谱的二十二世盖乃斌重名。
2017年12月23日
分享按钮